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桂湖五首 其一 清 · 曾国藩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曾文正公诗集卷三
新都桂湖明杨升庵修撰故宅也使旋过此县令张君宜亭招饮湖上为赋此诗
遂别华阳国,归程始此赊。
翻然名境访,来及夕阳斜。
翠竹偎寒蝶,丹枫噪暮鸦。
词人云异代,临水一咨嗟。
按:新都桂湖明杨升庵修撰故宅也。使旋过此,县令张君宜事招饮湖上,为赋此诗。
伏挺 南梁 · 徐勉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
复览来书,累牍兼翰,事苞出处,言兼语默,事义周悉,意致深远,发函伸纸,倍增愤叹。
雄州擢秀,弱冠升朝,穿综百家,佃渔六学,观眸表其韶慧,视色见其英朗,若鲁国之名驹,迈云中之白鹤。
及占显邑,试吏腴坏,将有武城弦歌桐乡谣咏,岂与卓鲁断断,同年而语邪?
方当见赏良能,有加宠授,饰兹簪带,置彼周行;
而欲远慕卷舒,用怀愚智,既知益之为累,爰悟满则辞多,高蹈风尘,良所钦挹;
况以金商戒节,素秋御序,萧条林野,无人相乐,偃卧坟籍,游浪儒玄,物我兼忘,宠辱谁滞,诚乃欢羡,用有殊同。
今逖听傍求,兴怀寤宿,白驹空谷,幽人引领,贫贱为耻,鸟兽难群,故当捐此薜萝,出从鹓鹭,无乖隐显,不亦休哉!
吾智乏佐时,才惭济世,禀承朝则,不敢荒宁,力弱途遥,愧心非一,天下有道,尧人何事,得因疲病,念从闲逸,若使车书混合,尉候无警,作乐制礼,纪石封山,然后乃返服衡门,实为多幸;
但夙有风咳,遘兹虚眩,瘠类士安,羸同长孺,簿领沈废,台阁未理,娱耳烂肠,因事而息,非关欲追松子,远慕留侯
若乃天假之年,自当靖恭所职,拟非伦匹,觉辞费,览复循环,爽焉如失,清尘独远,白云飘荡,依然何极。
猥降书札,示之文翰,览复成诵,流连缛纸。
仲宣才敏,藉中郎而表誉,正平颖悟,赖北海以腾声,望古料今,吾有惭德。
倘成卷帙,力为称首,无令独耀随掌,空使辞人扼腕,式闾愿见,宜事扫门,亦有来思,赴其悬榻,轻苔鱼网,别当以荐,城阙之叹,曷日无怀,所迟萱苏,书不尽意(《梁书·伏挺传》。)
时人为释贞观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翰韵
续高僧传曰:释贞观学士傅縡曰:三千称首。七十当初。是人上者。当为酬对。时人语曰:
钱塘贞观。当天下一半(○续高僧传本传。)
狱中上陈后主 陈朝 · 傅縡
 出处:全陈文卷十六
夫君人者,恭事上帝,子爱下民,省嗜欲,远谄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泽被区宇,庆流子孙。
陛下顷来酒色过度,不虔郊庙之神,专媚淫昏之鬼,小人在侧,宦竖弄权,恶忠直若仇雠,视生民如草芥,后宫曳绮绣,厩马食菽粟,百姓离散,僵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捐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东南王气,自斯而尽矣(《陈书傅縡传》,《南史》六十九,《文苑英华》六百七十三)
明道论 陈朝 · 傅縡
 出处:全陈文卷十六
縡笃信佛教,从兴皇惠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时有大心皓法师著无诤论以诋之,縡乃为明道论,用释其难,其论曰:
无诤论言,比有弘三论者,雷同诋诃,恣言罪状,历毁诸师,非斥众学,论中道而执偏心,语忘怀而竞独胜,方与数论,更为仇敌,仇敌既构,诤斗大生,以此之心,而成罪业,罪业不止,岂不重增生死,大苦聚集?
答曰: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邪执,欲使大化流而不拥,玄风阐而无坠,其言旷,其意远,其道博,其流深,斯固龙象之腾骧,鲲鹏之抟运,蹇乘决羽,岂能觖望于其间哉?
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唯竞穿凿,各肆营造,枝叶徒繁,本源日翳,一师解释,复异一师,更改旧宗,各立新意,同学之中,取寤复别,如是展转,添糅倍多,总而用之,心无的准,择而行之,何者为正,岂不浑纯伤窍,嘉树弊牙,虽复人说非马,家握灵蛇,以无当之卮,同画地之饼矣。
其于失道,不亦宜乎?
摄山之学,则不如是,守一遵本,无改作之过,约文申意,杜臆断之情,言无预说,理非宿构,睹缘尔乃应,见敌然后动,纵横络释,忽恍杳冥,或弥纶而不穷,或消散而无所,焕乎有文章,踪朕不可得,深乎不可量,即事而非远,凡相酬对,随理详核,有何嫉诈,干犯诸师?
且诸师所说,为是可毁?
为不可毁?
若可毁者,毁故为衰;
若不可毁,毁自不及。
法师何独蔽护,不听毁乎?
且教有小大,备在圣诰,大乘之文,则指斥小道,今弘大法,宁得不言大乘之意邪?
斯则褒贬之事,从弘放学,与夺之辞,依经议论,何得见佛说而信顺,在我语而忤逆,无诤平等心如是邪?
且忿恚烦恼,凡夫恒性,失理之徒,率皆有此,岂可以三修未惬,六师怀恨,而蕴涅槃妙法,永不宣扬?
但冀其忿愤之心既极,恬淡之悟自成耳。
人面不同,其心亦异,或有辞意相反,有心口相符,岂得必谓他人说中道而心偏执?
已行无诤,外不违而内平等,仇敌斗讼,岂我事焉,罪业聚集,斗诤者所畏耳。
无诤论言,摄山大师诱进化导,则不如此,即习行于无诤者也。
导悟之德既往,淳一之风已浇,竞胜之心,呵毁之兴,盛于兹矣。
吾愿息诤以通道,让胜以忘德,何必排拨异家,生其恚怒者乎?
若中道之心,行于成实,亦能不诤;
若以偏著之心,说于中论,亦得有诤。
固知诤与不诤,偏在一法。
答曰:摄山大师,实无诤矣;
法师所赏,未衷其节。
彼静守幽谷,寂尔无为,凡有训勉,莫匪同志,从容语嘿,物无间然,故其意虽深,其言甚约。
今之敷畅,地势不然,处王城之隈,居聚落之内,呼吸顾望之客,唇吻纵横之士,奋锋颖,励羽翼,明目张胆,披坚执锐,骋异家,衍别解,窥伺间隙,邀冀短长,与相酬对,榷其轻重,岂得默默无言,唯唯应命?
必须掎摭同异,发摘玼瑕,忘身而弘道,忤俗而通教,以此为病,益知未达。
令大师当此之地,亦何必默已,而为法师所贵邪?
法师又言:吾愿息诤以通道,让胜以忘德。
道德之事,不止在诤与不诤,让与不让也。
此语直是世间所重,法师慕而言之,竟未知胜若为可让也?
若他人道高,则自胜不劳让矣;
他人道劣,则虽让而无益矣。
欲让之辞,将非虚设,中道之心,无处不可,成实三论,何事致乖,但须息守株之解,除胶柱之意,是事皆中也。
来旨言诤与不诤,偏在一法。
何为独褒无诤邪?
讵非矛盾。
无诤论言,邪正得失,胜负是非,必主于心矣。
非谓所说之法,而有定相论胜劣也。
若异论是非,以偏著为失言,无是无非,消彼得失,以此论为胜妙者,他论所不及,此亦为失也。
何者?
凡心所破?
岂无心于能破,则胜负之心不忘,宁不在胜者乎?
斯则矜我为得,弃他之失,即有取舍,大生是非,便是诤论。
答曰:言为心使,心受言诠,和合根尘,鼓动风气,故成语也。
事必由心,实如来说。
至于心造伪以使口,口行诈以应心,外和而内险,言随而意逆,求利养,引声名,入道之人,在家之士,斯辈非一,圣人所以曲陈教诫,深致防杜,说现在之殃咎,叙将来之患害,此文明著,甚于日月,犹在忘爱躯,冒峻制,陷汤炭,甘粉,必行而不顾也。
岂能悦无诤之作,而回首革音邪?
弘道之人,宣化之士,心知胜也,口言胜也,心知劣也,口言劣也,亦无所包藏,亦无所忌惮,但直心而行之耳。
他道虽劣,圣人之敬也。
已德虽优,亦圣人之教也,我胜则圣人胜,他劣则圣人劣,圣人之优劣,盖根缘所宜然,于彼于此,何所厚薄哉?
虽复终日案剑,终夜击柝,瞑目以争得失,作气以求胜负,胜负在谁处乎?
有心之与无心,徒欲分别虚空耳。
何意不许我论说,而使我谦退,此谓鹪鹏已翔于寥廓,而虞者犹窥薮泽而求之。
嗟乎!
丈夫当弘斯道矣,无诤论言。
无诤之道,通于内外,子所言须诤者,此用末而救本,失本而营末者也。
今为子言之,何则?
若依外典,寻书契之前,至淳之世,朴质其心,行不言之教,当于此时,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各得其所,复有何诤乎?
固知本末不诤,是物之真矣。
答曰:诤与不诤,不可偏执,本之与末,又安可知?
由来不诤,宁知非末?
于今而诤,何验非本?
夫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而前后之事,犹如彼此,彼呼此为彼,此呼彼为彼,彼此之名,的居谁处?
以此言之,万事可知也。
本末前后,是非善恶,可恒专邪?
何得自信聪明,废他耳目?
夫水泡生灭,火轮旋转,入牢阱,受羁绁,生忧畏,起烦恼,其失何哉?
不与道相应,而起诸见故也。
相应者则不然。
无为也,无不为也。
善恶不能偕,而未曾离善恶,生死不能至,亦终然在生死,故得永离而任放焉。
是以圣人念绕桎之不脱,悯黏胶之难离,故殷勤教示,备诸便巧,希向之徒,涉求有类,虽鳞角难成,象形易失,宁得不仿佛遐路,勉励短晨,日常念己身之善恶,莫揣他物,而欲分别,而言我聪明,我知见,我计较,我思惟。
以此而言,亦为疏矣。
他人者实难测,或可是凡夫真尔,亦可是圣人俯同,时俗所宜见,果报所应睹,安得肆胸襟,尽情性,而生讥诮乎?
正应虚己而游乎世,使俛仰于电露之间耳。
明月在天,众水皆见,清风既至,群籁毕响,吾岂逆物哉?
不入鲍鱼,不甘腐鼠,吾岂同物哉?
谁能知我,共行斯路,浩浩乎,堂堂乎,岂复见有诤为非,无诤为是?
此则诤者自诤,无诤者自无诤,吾俱中取而用之,宁劳法师费功夫,点笔纸?
但申于无诤,弟子疲唇舌,消晷漏,唯对于明道,戏论于糟粕哉?
必欲且改真伪,暂观得失,无过依贤圣之言,检行藏之理,终始研究,表里综核,使浮辞无所用,诈道自然消。
请待后筵,以观其妙矣(《陈书傅縡传》,《文苑英华》七百四十七。)
上后主书 陈朝 · 章华
 出处:全陈文卷十六
高祖南平百越,北诛逆虏。
祖东定吴会,西破王琳
宗克复淮南,辟地千里。
祖之功,亦至勤矣。
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色,祠七庙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莽,谄佞谗邪,升之朝廷。
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见麋鹿复游于姑苏台(《陈书傅縡传》,祯明初,华上书极谏,后主大怒,即日命斩之。)
立春日泛舟玄圃各赋一字六韵成篇(座有张式、陆琼顾野王、谢伸、褚玠、王系、傅縡陆瑜姚察等九人上。) 陈朝 · 陈叔宝
 押豪韵
春光反禁苑,暧日煖源
霄烟近漠漠,暗浪远滔滔。
石苔侵绿藓,岸草发青袍。
回歌逐转楫,浮水随度刀。
遥看柳色嫩,回望鸟飞高。
自得欣为乐,忘意若临濠(○古今岁时杂咏三。《诗纪》九十八。)
开湖祭祷吴山水仙五龙三庙祝文1090年4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四、《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三、万历《杭州府志》卷九二、乾隆《浙江通志》卷二六七、光绪《西湖志》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杭之西湖,如人之有目。
湖生茭葑,如目之有翳。
翳久不治,目亦将废。
河渠有胶舟之苦,鳞介失解网之惠。
六池化为眢井,而千顷无复丰岁矣。
是用因赈恤之馀资,兴开凿之利势。
百日奏功,所患者淫雨;
千夫在野,所忧者疾疠。
庶神明之阴相,与人谋而协济。
鱼龙前导以破坚,菰苇解拆而迎锐。
复有唐之旧观,尽四山而为际。
泽斯民于无穷,宜事神之益励。
我将大合乐以为报,岂徒用樽酒之薄祭也。
尚飨。
蛇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八
蝮蛇蓁蓁,乘云雾兮游神。
或断而复续,或蛰以存身。
泉有方渠之异,珠有涂云之珍。
华佗治之而病愈,玄俗下之而病已。
留箧既扰于民家,逐鼠爰兴于甲士。
盘帐而蒙逊旋师,绕柱而炀宫肇祀。
又若斗郑门而厉公入,出泉宫而声姜亡。
董奉毙之于晋兴吴猛杀之于豫章
虽报德于隋侯,或见劾于寿光
茍戒之而修政,岂遇之而不祥。
或乘彼龙星,或出夫象骼。
秦文梦之于鄜衍,汉祖斩之于丰泽。
则有五丁拔梓潼之山,黄帝采圆丘之药,叔敖转祸于两头,薛浚考祥于有角。
亦闻见虎牢而有变,出柴桑而能飞。
或谓钱龙,或号肥遗。
刘秀见之而不惧,乐广告之而解疑。
复有毛若彘豪,音如磬声。
画足闻言于陈轸,绕轮兆祸于申生
产深山于叔虎,得遗发于昭灵。
傅縡死而受酬,杜预醉而变形。
观夫徙涸泽而有神,喻常山而论势。
李密之衣带,见冯绲之绶笥。
斯断手之毒螫,吁其可畏。
刘一止给事中宫祠绍兴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宋 · 程克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敕:比诏从臣,咸举其类。
庶几得士,协济康功。
倘所举非所知,顾有阿徇之私,安所逃罪哉!
具官刘某,蚤由推择,进服通联。
宜事君以人,副兹简拔之意,而乃陷朋附之迹,乖论荐之公。
清议靡容,弹章具在。
其亟镌于荷橐,尚退食于琳宫。
服我宽恩,无忘自讼。
可罢给事中,特授依前官提举江州太平观,任便居住,赐如故。
按:《苕溪集》卷五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闲居编》卷三、维摩经略疏垂裕记
吾祖智者著《疏》申经,其文弥广,而荆溪撰《记》解《疏》,其文弥略者何(疏三十四卷,记三卷。)
盖于《疏》文有意乎删削,故不暇详悉也。
自时厥后,《略疏》既成,而益行于代。
后世童蒙,执《记》寻《疏》,而文义回互,难以措怀。
又其间所谈理事,《记》有不释者,往往闻其率情缪说多矣。
至若依正相在之义,心外无境之谈,布在斯文,明犹指掌,而翻谓无情,无成佛义,其谬一也。
通相三观,既昧阶位,莫定其人,其谬二也。
三种羯磨,不本律部,妄为之说,其谬三也。
周时佛兴,星陨如雨,大师正指佛生二庄之世,而竟以昭王二十四年解之,其谬四也。
其间方伯连帅之名,讲武治兵之说,罔测所自,故多穿凿,其谬五也。
略数之,凡五不韪。
且古人有言曰:子既生,不免水火,母之罪也;
成童不就师传,父之罪也;
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师之罪也。
以吾志图训诱,安得不辞而辟之,引而伸之,晦者使之明,窒者使之通,俾吾智者、荆溪之道,昭昭然若仰天庭而睹白日,且不为昏情所隐也?
属讲训多故,莫谐执笔。
大中祥符八年青龙乙卯秋九月,自钱唐泛舟西迈,访故人奉蟾于吴兴武康龙山兰若,得上方而居焉。
其堂阁蹇产,林泉岑寂。
左顾叠嶂,接法瑶之小山高僧法瑶宋元嘉中尚书沈演之请住武康小山寺,撰述《涅槃》等疏。)
下瞰平波,浸防风之故邑(地有封、禺二山。昔吴王夫差仲尼防风何守,曰:「守封、禺之山。」盖防风氏治此二山。)
既饶胜概,且远嚣俗,香火有暇,宜事笔削。
乃寻绎《略疏》,别为解释。
荆溪旧记或与《略疏》符合者,则随段引用。
又有道暹师者,乃荆溪之门人,亦尝撰记,虽解义无取,而援据或当,今择善而从之。
例皆标指名目,贵分今古。
彼类康成之注传,尽与服虔
此非郭象之窃名,不言向秀
十月十二日染翰,越十二月十三日绝笔。
凡为十卷,号《垂裕记》,盖垂优裕之道以示子孙,俾无向者之五谬耳。
若呈诸达人,则吾岂敢。
或曰:「明敏之徒寻荆溪《记》自得彻旨,岂待子之详载然后离谬乎?
则子之功无所施也」。
对曰:夫警昏睡也,轻者则怡声,重者则大呼,及其觉之一也。
噫!
荆溪既怡声于前,今吾也大呼于后,及其击蒙发覆,自见其异不异也。
读史感遇 其三十一 傅縡 元末明初 · 李詹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双梅堂先生箧藏文集卷之一
抱道遭谗气未舒,殷勤更上狱中书
臣心如面固难改,到此生亡绰有馀。
召对劄子(二)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七、《浪语集》卷一六
臣闻礼繁则乱,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有虞之世,中外之官二十有二人,兵刑共贯,乐教为一,帝舜无为而治,用此道也。
臣窃怪近世治不及古,自朝廷至于郡县,皇皇财用,弊弊焉常患其不给,百姓脧肌及髓,而日以益甚,虽有卓荦之士,遇有为之主,得时得位,其所施设,终无以救其万分,详求其故,则冗官冗兵二事实有以困之也。
九卿之设,古六官之任也。
自汉政归台阁,则有尚书六部
唐明皇始置内诸司使,百官用皆失职,至今官中都者,遂为养资之地。
设官虽多,有职盖寡,公移回复,祗为文具,百度为之隳废,人士得以循默,闲者虽省员阙,而其尹寺仍存,置吏之员,滞事之患,无异于前(口奏:「天下之事每每不举者,患在血脉不得流通,财殚而人困。而冗官冗兵,害政伤财之本也。臣疏远不能详知,请以工、兵二部言之。兵部旧掌军旅、武选,今军旅归枢密使武选吏部右选兵部尚书侍郎郎官,所领不过厢军、铺兵之名籍。其属有职方者,掌诸州闰年所上地图;有驾部者,每年一至御马车辂院行视而已。近虽省并郎官员阙,一司仍在,省官之奉,不能当吏禄之奇数,文移回复之害,固自若也。工部所掌营缮百工之事。今营缮之大者归转运司临安府,小者归修内司。百工有文思院军器所,有将作、军器二监实按临之,亦不过于岁时按行故事,士之才者,既无职以自见,而不才者得滥吹竽于其閒,文具迎承,尤害政之大者。陛下第令百司各言所掌,与其吏员廪给之大数,凡职之相似者即为冗并,其疏阁者要皆无职,置吏廪禄自可从而知之。」)
路帅臣古州之官也,国朝以来,置转运副使判官,有提点刑狱,有提举常平、茶盐,又有总领市舶、坑冶、马诸司
屯驻之军,又别置都统制
大抵牧伯之任,分为五六,而州之知、通,县之令、佐不相统临,权均势敌,一彼一此,各行其意,民无适从,为害滋甚,臣之所谓冗官者此也(口奏:「昔太祖皇帝以方镇太重,置转运使掌其钱谷提刑诸司后置,亦废置不常。今都统制,承平时副都总管之职也。汉十三州领于十三刺吏,而天下事无不举;今或一路不当汉一大郡,监司至五六人,志异权分,州县莫适禀命,是宜事之不立,而私意之纷纷也。大兵不属地主,缓急之际,将谁与守?都统制类无远略,平居极于贪暴,一当大寇,视弃地如遗尔。近时每有师役,又遣大臣督视,以权置之将,统乌杂之兵,尤无谓也。」)
厢军之置,即唐方镇之兵是也。
周世宗及我太祖皇帝增置禁旅,则今之禁卫与诸州之禁兵是也。
神宗皇帝立将兵之法,今之帅藩,系将禁军是也。
太上皇帝收诸将麾下,作三衙御前诸军,今之大军是也。
四者之外,复有弓手、土军、役兵。
今惟大军可供战伐之用,将兵而下废为皂隶之役,官吏占破无几,则窜名广破,卖工私役者众,适足以为污吏之资。
游手之多,无法之久,干阑狂啸之事因之而生,比虽少加简阅,绳以军政,人情玩习,犹无益也。
臣之所谓冗兵者此也(口奏:「今置军虽四等,可用不过大军。朝廷固以上供给之,然州县困于军须,惟以供赡将兵、厢、禁军尔,馀如官吏占破,一郡不下千人,以为役兵,则铺兵、清务、牢城、壮城、作院之类,自有所谓役兵。只成都一府,厢军至一万人,不知养之安用?且以中人之家,一年之赋供一厢军且不能赡,今天下几数十万人,是宜民力之匮,战士之寡也。」)
惟今法度之弊,臣所知者莫此为大。
且天施地产之物,其出有限,所养者众,适用者寡,则人才安能不混,兵刃安得不刓,财赋安得不匮,而国欲安强,得乎?
夫事简则易知,易知则易从。
职任专,军政修,则上皆任事之臣,下皆可用之兵,滥吹者无所容,而政犹有未行,古无是道。
陛下必欲仍今日之文弊,以图天下治理,非臣所知。
必欲政修而事举,财丰而兵振,则非更弦易调不可也。
夫事为之有道,则人不惊而必办,咈于人情,则取众怒而无所成,顾陛下处之何如,毋惮其难而重改作也。
伏愿高听远览,询诸二三大臣,详议而力行之。
光武并省郡县百官职员,而汉道中兴;
周世宗汰斥老弱,增壮禁卒,而王室始振,皆后事之师也。
与其张无职之官而紊政,养无用之兵而虚骄蠹国,人情不恤,固当图之,况为之有道,将不至此乎?
惟陛下留神采择!
大庭氏库五叠李白诗韵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五
重临曲阜地,八旬鬓皤然。
而我犹故吾,岁月过云烟。
缅想膺箓时,三辰辉增天。
世远宜事湮,谁能歌管弦。
万古所弗移,惟斯山与川。
言罢帅司内机宜事庆元二年十一月 南宋 · 吴宗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一六(第四册第三一六五页)
窃见臣僚劄子,乞罢帅司内机宜事,得旨依。
欲望圣慈将已辟差在任之人日下住罢过俸给,且与免追。
如此法令公行,无所避就,回邪知畏,自绝侥倖,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